在經歷漫長“十年寒窗”苦讀后,廣大學子們終于迎來了升學的最后一環--高考志愿填報。
這是人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十字路口,志愿填報的質量,直接關系到學子的錄取與否、專業選擇、就業地域和人生走向。而國內高校眾多,專業繁雜,如何根據考生成績,有效挑選出合適的學校和專業一直是考生和家長們十分頭疼的事。
本人有十余年的志愿填報經驗,但每次在填報自愿前翻閱厚厚的填報手冊時,仍感到無力且盲目。
我們注意到,目前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,高考志愿填報的方式方法在悄然發生著變化?;谥悄軘祿治龅脑盒M扑]方法,不僅使得志愿填報更加便利,更為我們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“理性”成分。
高考志愿填報的復雜性在于,其需要考慮多個影響因素、綜合多個目標,選出最優的方案,下面本人就此問題談幾點看法。
一、準確定位所選學校。
不同省份的志愿填報方式有一定差異,考生和家長務必事先了解清楚當地相關政策,目前平行志愿是現行志愿填報所采用的普遍做法。
以安徽省為例,平行志愿可選5所學校,那么在院校選擇上要有一定梯度,在充分分析考生成績和院校錄取分數線的基礎上,遴選出可沖刺學校(2所)、希望比較大的學校(2所)及保底學校(1所)。
然而,考慮到試卷難度、錄取成績的浮動性,如何選取這三類候選學校具有較大難度。
我們注意到,基于大數據技術的“‘快志愿’志愿填報專家”篩選系統,能夠結合考生成績有效計算出各學校的錄取概率(可行性),方便快速定位這三類院校。
另外,如果考生對院校接受的優先級大于專業,可以在填報時勾選服從院校調劑。
二、分析高校錄取最低分數線與省控線的分數差。
對于篩選出的計劃填報學校,要分析該校至少近三年最低分數線與省控線分數差值的平均值,再比較考生分數與當年省控線差值,至少不能低于某高校最低分數線與省控線分數差值三年的平均值。
三、專業選擇。
專業選擇上有兩點值得考慮,一是首先考慮考生是喜歡此專業,孩子上了不喜歡的專業對其今后學習和發展都是不利的;二是要考慮分析該專業的發展前景,有的專業當時看不怎么熱門,后來由于時代的發展卻變得熱門起來,而有的專業則與之相反。
四、高校地理位置。
孩子上大學,路途安全也是父母十分牽掛的,特別是女孩子,盡量選擇交通便利,中途不需要轉車,車次較多,乘車當天就可到達的學校。同時,還要考慮學校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生活條件,孩子是否能夠適應等。
原文地址:
http://www.zjkxybg.com/zytbjq/15443.html
相關推薦: